課程特色

1.  資深教育家及教院學者擔任校董  全面優化學與教

本校校董會成員多為資深教育家或香港教育學院學者,對教育理念及實踐具深厚認識,  有助本校長遠發展。同時,教育學院學者及專家更擔任各科的課程顧問,透過觀課、議課及各科的課程計劃,持續優化本校的學與教。去年,教院更邀得林惠玲太平紳士擔任本校校監,林校監與本校淵源深厚,在本校籌辦階段已是籌委,對本校發展有透徹理解。林校監是資深教育工作者,在推動本地教育發展有一定貢獻,深受業界敬重,為香港教育學院榮譽院士。

2. 發展校本電子學習計劃   積極推動「電子書包」

本校一向積極發展電子學習以促進學與教,為「全球80所Microsoft Mentor School」之一,此乃全港唯一一所學校獲此榮譽,亦同時獲選為全港首一百所參與教育局「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之一, 獲撥款提升全校無線網絡設施及添置足夠的流動電腦裝置供教學用途。本校電子學習組的教師人數已達總教師人數的三分之二,適時適用地採用資訊科技進行各項創新的教學活動。本學年於小四至小六年級各一班推行「電子書包」計劃,該三班以平板電腦及網上教材取代大部份的教科書,讓學習更互動,回饋更即時,全面提升學與教效能。本學年校方更發展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學習模式,學生於課堂外透過觀看教師預先製作的學習短片進行自學,將學生從知識的接收者轉化為主動學習者,開拓學生的第二學習課時,提升學習的主動性。

3. 良好校園閱讀文化   全力推動從閱讀中學習

本校著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除每周一節的圖書課外,還舉辦「師生共讀」、「早讀及午讀」時段、「閱讀獎勵計劃」、「故事爸媽」及「閱讀百寶袋」等閱讀活動,藉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此外,本校學生除可使用校內圖書館,更可使用香港教育學院蒙民偉圖書館的設施及借閱書籍,善用龐大的資源進行學習。本校除參加了香港教育城的「悅讀學校」計劃,也同時推行「明日閱讀」計劃,與台灣及新加坡學生一起進行跨地域網上閱讀活動,將閱讀氣氛延伸至家中。本學年將繼續與小母牛香港分會合辦「開卷助人」閱讀籌款活動, 一方面享受閱讀,一方面籌集善款,以扶助中國山區貧窮農戶自力更生。

4. 推展多元化英語教學計劃   優化英語課程

本校一直重視英語教學,於一至三年級推行「小學識字計劃 -閱讀及寫作(PLPR-W)」,由外籍英語教師、英文科任及英語教學助理以靈活及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共同協教,藉此培養學生英語讀寫的能力。為延續讀寫策略的推行,本學年四年級將發展校本英文閱讀及寫作課程,透過教育局外籍英語教師組專家的指導及支援,由外籍英語教師及本校英文科任共同發展校本英語讀寫課程,進一步提升中年級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興趣和能力。與此同時,本校除了獲教育學院安排多位外籍英語準教師到校進行教學實習外,亦與Singapore Chinese Girls’School (Primary)進行文化交流,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語境。

 

5. 優良語言學習環境    積極推行「普教中」政策

本校一向著重學生兩文三語的發展,四至六年級已全面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中文科於四年前成功申請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協助的香港中、小學推行「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計劃,獲提供額外資源,以支援小一至小三推行「普教中」;本學年,「普教中」政策已推展至初小階段。為提升同學的普通話能力,本校更於一至三年級增加普通話課節及普通話課後延伸活動,除鞏固語文知識外,更可讓同學有更多聽說普通話的機會。此外,本校於正規課程以外,更特設語文週及多元化的兩文三語學習活動供同學參與,提升他們學習不同語言的興趣和能力。

6. 引入校外專家   組織學習社群

本校一向積極參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的協作計劃,透過專家、學者的支援和指導,提升教師的教學質素及專業成長。本學年,中文科參與教育局的「小學中文分層支援教學」計劃,以多感官的教學模式於小一進行中文讀寫教學。與此同時,香港教育學院不同學系的專家顧問,在課程規劃、教學設計及教學技巧方面都為本校各科提供專業的意見,並透過共同備課、觀課和研課等交流活動,建立和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學效能。

7. 深化課研文化   提升交流協作

本學年,數學科參與由教育局舉辦的「探討及發展度量範疇的有效學與教策略」種籽計劃,期望透過參與計劃優化及完善同儕備課與觀課的效能;並藉著教育局同工的指導與交流,針對課程要求而進行不同年級的校本教學設計,進一步發展有效的學與教策略和評估方法,促進本校數學科的發展。此外,本校教師亦能透過計劃出版的小學數學科教學資料冊把本校的實踐經驗及校本教學設計與其他學校分享,提升專業交流文化。

8. 深化常識科服務學習   配合電子學習帶動「在線教學和面對面教學」(Blended Learning)的互動教學模式

本校常識科於過去兩年引入服務學習,讓學生、學校及社區連繫一起,並安排學生於區內及校內作服務,展示真實的學習歷程。本學年將配合「和諧共融、從心出發」的學習主題,設計校本學習活動,讓全體學生一同參與,藉此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自律性、關愛社區及具世界視野的良好公民。本校繼續邀得香港教育學院數學及資訊科技學系主任江紹祥教授和宋燕捷博士與本校教師共同發展校本的指導式探究為本學習,將於小四及小五推行的「電子書包」學習計劃內,研究學生如何使用學習工具協助學習,掌握本校學生的數據,以創設更具延伸性的學習課堂。

9. 積極發展資優教育   盡展學生潛能

「盡展赤子潛能」為本校辦學理念,為了讓資優教育更趨專業化,本校於2007-2008年度設立「資優組」,安排組內的教師接受與資優教育相關的師資培訓。本校相信學生的潛能各有不同,故採用多元智能的概念來評定具潛質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充分且適切的課程及支援。此外,為讓資優教育普及化,本校於課堂及課後延展活動均滲入資優教育元素,以提升學生的創意、高階思維、溝通能力及解難能力。

10. 跑出課室   致力推動全方位學習

本校自2006年開始參與由香港教育學院與大埔文化文藝協進會合辦的「社區學校合唱教學夥伴計劃」,為本校合唱團提供境內外不同的演出機會,提升合唱團的音樂水平。本校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的「學校文化日計劃」之聯繫學校,為各級學生提供不同的文化活動,內容涵蓋話劇、舞蹈、科學、歷史及音樂等多個範疇。本校自2007年開始參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學校藝術培訓計劃」,提升學生對表演藝術的表達能力、自信心及合作性,曾參加的計劃包括︰尋找季寶寶Ⅱ之藍天飛行、「Bulu Bulu救地球」創意芭蕾培訓計劃、「舞在貧乏與富足之間」現代舞及「氣韻管弦動」音樂創作培訓計劃。本學年將繼續推動全方位學習,透過參觀、講座、考察、表演、分享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拓展國際視野。

11. 透過專業課程  推動德育與公民教育

本校向來重視培育學生的品德情操,除在教學上滲透德育元素外,更着力營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機會以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本學年,除繼續參與「公益金服飾日」、「一人一花」、「財富小天地」、「生活教育活動計劃」及多個活動與講座,以體驗式學習進行環境保護教育、財富管理教育、健康教育、性教育及國情教育外,亦會參與香港教育學院「融入全球倫理於學校教育夥伴計劃」及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的「價值教育學習圈計劃」,運用「生活事件方式」,以校本形式推行價值及倫理教育,讓學生學習關懷與分享、欣賞與珍惜,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12. 關愛和諧滿校園

「尊重每位學生的獨特氣質、天賦與潛質,亦深信人人可學,位位皆能成材」是本校的信念。學校的整體氣氛是培育學生成長的重要一環,因此,本校刻意營造關愛和諧的校園氣氛,讓各持份者能透過「笑容滿臉的學生」、「充滿活力的教職員」和「友善窩心的家長義工」,付出愛心與努力,實踐關愛,展現和諧。透過「立己樹人獎勵計劃」、「成長的天空計劃」、「感動一刻」、「弟子規活動」、「成長課」、「健康生活周」、「學生輔導小組」等訓育輔導活動,全方位推展關愛校園的工作。此外,本校更參加香港教育局訓育及輔導組的「學生大使—-跳躍生命」計劃及香港有品運動的「有品校園計劃」,藉著與不同專業機構的合作,讓學生學習關愛的精神,並付諸行動。

 

13. 運用小班教學契機   推行合作學習

本校推行小班教學,積極安排各科教師參與及修讀有關講座或課程,更透過參觀他校及與內地教師交流分享,加強教師對小班教學策略和推行技巧的掌握。教師透過合作學習,優化課堂教學,加強學生高參與和高展示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14. 幼小銜接   為師生家長賦權增能

本校極為重視幼小銜接,為使學童由幼稚園順利過渡至小學,本校在2006年與教院匯豐幼兒發展中心協作,發展幼小銜接計劃。至今,本校仍秉承計劃的理念,與不同幼稚園加強合作,為幼稚園學童提供多元化的小一學習生活體驗活動。此外,本校亦為小一新生舉辦小一迎新日、  校車試搭日及小一學習日等適應活動,並安排雙班主任及教院準幼師到校協助小一學生融入小學學習生活。小一學生並會參與「比比和朋友」課程,以促進學生提升表達情緒的能力,幫助他們日後應付危機和逆境。在教學方面,本校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透過親身體驗及同儕互動進行分組活動,使學習突顯趣味。

15. 升中情況理想   九成多學生獲派首三志願

本校畢業生自信、樂觀、靈活、適應力強。過去九年,畢業生的升中學位分配結果理想。2013年度,八成多學生獲派第一志願,九成多學生獲派首三志願,順利入讀區內外的優質中學。畢業生除能投入中學的學習生活外,在學業和「其他學習經歷」的表現,亦有卓越的成就。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電話:29481122傳真:29481121
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10.32